2月25日下午,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闭幕。校党委书记胡金波主持会议并作大会总结讲话,校长吕建出席会议。 胡金波在大会总结讲话中指出,“三大抓手”既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既是今年工作的切入点,也是着力点;既是今年工作的起跳点,也是攻坚点。要登高望远、纲举目张,发挥三大抓手的统领作用。真正让我们的工作做到牵一发动全身,落一子而全盘活。要找准支点和源头活水,发挥三大抓手的撬动作用,用好战略杠杆。要知行统一、聚沙成塔,发挥三大抓手的放大效用,防止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久。 胡金波表示,王守仁教授等三位获奖代表的发言“感人、动人、启人、励人”,再次说明南京大学是传承和研究科学的殿堂,需要真才实学;南京大学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需要真情实感;南京大学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需要真知灼见;南京大学是学术勃发的圣地,需要真龙活现。 胡金波指出,要在“第一个南大”前进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用好“猫头鹰效应、核桃效应、面包效应、豆腐效应、现代战争效应”五大效应,将南京大学真正打造成为坚持和服务国家重要战略需求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既能解决国家安全的问题,又能解决国家发展的问题,还能解决国家未来的问题。要让南京大学真正成为让高考学生首选的大学,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首选的大学,世界学科前沿合作首选的大学;真正成为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让世界点赞、让社会称道的南京大学。 胡金波强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要求,紧握“三大抓手”,推进“十大专项”,团结带领全校干部师生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以扎实行动和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 会上,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谈哲敏分别作2022年度“三大抓手”情况介绍。 杨忠从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提高整改成效;突出工作重点,细化落实举措;完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担当;把握时间节点,扎实稳步推进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巡视整改深化年”的工作重点。明确要将巡视整改作为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有力抓手,把深化整改要求进一步融入日常工作、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班子队伍建设中,以巩固扩大深化运用巡视整改成果的实际行动,出神入化、持续落实“第一个南大”实践要求,出类拔萃、扎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谈哲敏首先介绍了如何以“四区联动提质年”为抓手,深入实施校区协调发展战略。苏州校区要以彰显“开拓性办学”为引领,推进格局拓展;鼓楼校区要以凸显“寻根性办学”为牵引,促进内涵提升;浦口校区要以探索”开放性办学“为路径,推动转型提升;仙林校区要以突出“扬优性办学”为关键,强化枢纽功能。随后介绍了以“人才生态优化年”为抓手,巩固深化“第一资源”开发成效的主要工作目标。明确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优化政治生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优化政策生态;以队伍高质量发展为支撑,优化成长生态;以薪酬改革和“护航服务计划”实施为保障,优化环境生态。 会议期间,三位“南京大学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获奖代表立足各自岗位特色,分享了个人感悟和心得。曾获全国第三届“杰出教学奖”的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守仁介绍了在外语人才培养中的经验,认为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可以相互促进,科教融合,以卓越学术支撑卓越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院教授马余强表示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要提高使命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刻苦奋斗。“羲和号”卫星科学与应用系统团队代表、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李向东以《“羲和”逐日,南大人的追梦之旅》为题,讲述了“羲和号”成功发射的意义、研发历程和未来太阳空间探测计划。 大会交流环节,围绕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工作报告以及今年的“三大抓手”“十大专项”等,与会人员进行了认真学习和充分研讨。姜田、黄贤金、焦瑞华、纪勇、张红军分别代表小组汇报分组讨论成果,同时对2022年学校党委和行政工作计划提出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政治性强,思想性强,针对性强,创新性强,是弘扬初心、诚恳交心、彰显决心、凝聚人心的会议,是团结奋进、求真务实、鼓劲加油的会议。报告中提到的工作蓝图引领发展、催人奋进;工作目标清晰明确、高屋建瓴;任务和举措务实有力、精准到位,为今年学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战略目标,擘画了发展蓝图。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对有关代表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